一個石頭冰壺12000,我們國內石材廠就做不了嗎?
北京冬奧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大家對于冰雪運動的熱情被不斷點燃。被喻為“冰上的國際象棋”的冰壺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目光。因其趣味性逐漸被大家喜愛和關注,網絡上也頻出自制冰壺模仿秀。
網友就地取材零成本自制“冰壺”
作為石材人,我們一眼就能看出這個冰壺,實際上是石頭做成的。然而這個石頭冰壺卻價值不菲,一個冰壺就要12000,一套冰壺(16個)進口到中國,就將近20萬,讓人驚掉下巴。
那冰壺有什么特殊之處嗎,竟然如此昂貴?我們國內石材品種眾多,石材廠眾多,就不能生產冰壺嗎,要花這么多錢去進口?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說一說有關冰壺的歷史和冰壺的材質等有關話題。
有觀點認為冰壺運動起源于蘇格蘭。在蘇格蘭,有關冰壺的記載可追溯到16世紀初,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記錄。此外,在蘇格蘭的都布萊恩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冰壺實物——砥石,這塊砥石打磨痕跡明顯,形態呈方形,一側有與現代冰壺的壺柄功能相當的溝槽,重約26磅,是現代冰壺的一半。最為重要的是該砥石上面刻有所有者的姓名和1511的年份字樣。
1716年,蘇格蘭成立了世界最早的冰壺俱樂部,而且蘇格蘭人還是最早的冰壺比賽規則的制定者。也成為冬奧會比賽所用冰壺的石質材料的最主要產地。
看過冰壺比賽的你可能知道,要讓冰壺停留在營壘的圓心中,離不開冰壺之間的互相碰撞。想要贏得比賽,就要讓自家隊伍的冰壺比別家更接近營壘的圓心,每隊都可以通過多次碰撞讓本隊的冰壺“擠開”對方的冰壺,占據最靠近圓心的位置。
在低溫環境下,即便是石頭,在多次碰撞后也是有可能開裂的。所以,國際比賽中的冰壺都是用一種獨特的無云母石材制作的。
世界公認的優質冰壺石分別產于蘇格蘭的艾爾薩克雷格(Ailsa Craig)島和北威爾士,其中艾爾薩克雷格島出產的冰壺石質量最優,占了總量的60%-70%,島上巖石可見巨大的柱狀節理。這里的無云母石材制造的冰壺抗撞度是一般花崗巖的三倍。這種石材是一種花崗巖和正長巖之間的一種過渡巖石種類,與花崗巖相比其石英含量較低,而K、Na等元素含量較高。該類巖石中主要礦物為堿性長石,斜長石含量很低或不含斜長石。
其實這種石材并非一種罕見的巖石類型,在世界很多地方皆有產出,如我國塔里木北緣波孜果爾堿性雜巖種就有此類巖石。
現在比賽用的冰壺壺身和底面兩種材質不一樣,
分別由Common Ailsa和Blue Hone兩種不同的石材制成
冰壺,咱中國自己做不了嗎?
中國冰壺雖然運動起步晚,但是關于冰壺的研制卻很早就在進行了。胡蘭萍等于1999年就嘗試用國產石料研制冰壺,在比較了國內多種花崗巖石的性能后,選擇了黑龍江亞溝產紅花崗巖石。這種巖石具備了含云母量少、質地堅硬、密度大而細膩和抗撞擊力強的性能特點。
該項研究樣品在1999年12月末完成,2000年1月在哈體院室外冰場進行了多次碰撞、滑度實驗,并由哈爾濱體育學院組成的參加亞洲比賽代表隊在哈爾濱飛馳冰球館與加拿大贈送的冰壺進行了比較實驗,實驗結果表明這款冰壺已基本達到國外冰壺的性能,而其成本價僅是國外的1/10。
此外,我國也有一種不含云母的花崗巖,叫白崗巖。這種巖石在我國分布很廣泛,黑龍江、吉林、廣西等地均盛產。針對我國特有的冰壺原材料,有專利在2005年提出了利用我國的花崗巖制作冰壺的新樣式。我國南方和北方的花崗巖石材的比重都比蘇格蘭石材大,但硬度和抗撞擊度基本與蘇格蘭石材一致,因此將花崗巖冰壺設置為帶有內孔和連接孔的內部鏤空結構,可以使其性能與國外冰壺接近。
所以,中國不是沒有材料,也不是沒有技術。就像前幾年沸沸揚揚的“中國不能生產圓珠筆芯”話題一樣,鋼廠煉出一爐筆芯,就差不多夠全世界用的了。冰壺更是小眾領域,而且買一套基本上用一輩子了。相信如果有市場需求,我們中國石材企業要生產,價格可以降低100倍。
另外,冰壺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蘇格蘭產出的冰壺石不僅是質量好,還承載了這項運動的歷史和文化含義。替代性材料的使用不僅面臨材質本身質量的要求,還面臨被冰壺界接受的終極考驗。
而且目前因為冰壺生產的壟斷,世界上比賽用的冰壺制造公司只有三家。其中蘇格蘭凱斯公司擁有艾爾薩克雷格島冰壺石的獨家開采權,加拿大冰壺石業公司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夠用北威爾士特雷弗花崗巖生產冰壺的公司,而美國湯普森公司則采用特殊冰壺制造和翻新技術制作符合比賽要求的冰壺。